国家力推+中医助力:多维度提升在老龄化背景下的社区康复服务能力
Release time:2021-01-16
Related article
2020年12月29日,国家医政医管局印发《关于加强老年人居家医疗服务工作的通知》,文件指出,需加强老年患者诊疗服务、医疗护理、康复治疗等上门医疗服务,重点是二级及以下医院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。12月30日,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、国家中医药管理等6部门于联合印发《关于印发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(2021-2025年)的通知》,旨在扩大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康复服务范围,推广应用中医药技术方法,推动中医康复进社区、进农村、进家庭。在养老、护理机构中提供中医药特色康复服务。
国家政府为何相继在年底,发布一系列政策来推进基层社区老年人的康复需求?看下列一组数据:截至2019年底,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数2.54亿人,占全人口数18.1%。其中,65岁及以上人口数1.67亿人,占全人口数11.9%,失能、半失能老年人超过4000万。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行动不便的高龄或失能老年人,他们对居家和社区性康复服务需求也显现的非常迫切。
按照目前我国的国情以及基层医疗机构的康复科建设情况,还远远达不到满足以上的医疗需求。所以,加强居家、社区医疗康复服务工作是解决大部分老年人康复问题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迫切需要。
基层医疗机构中,于人们最熟悉和信任的通常都是医疗社区服务中心,除了能够应对基础的全科诊疗外,针对老年人也会时常开展一些便民、利民的康复宣讲。社区康复作为康复环节中的最后一环,常常容易被忽略。国内的社区康复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倡导,在城乡社区和家庭,为残疾人、老年人、慢性病人和其他需要康复的人,提供就近、就便的全面康复服务,社区医疗机构对于提升老人的服务质量、便捷程度是一种极好的途径。
但类比二级和三级医院,社区康复面临着众多挑战,基层康复服务能力薄弱、保障手段尚不完善、康复内容有待丰富、没有健全的康复服务模式等。在这样的大环境下,结合老年人的经济实力和社区的实际需求,大力发展和引入中医康复手段,才是贴近民众生活的有效措施。中医康复方法包括调摄情志、肢体运动、娱乐、气功、沐浴、针灸、推拿、饮食和药物调理等,注重调动整体机能促进患者的康复。
社区康复应在发挥中医特色的前提下,努力借鉴西医先进的诊疗技术和研究方法,尤其是现代科技的设备和手段,中西康复融合的大趋势必然是未来康复医学的发展方向。当然,社区康复的建设离不开群众的支持,只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积极响应和主动参与,才能更好地扩建和提升社区康复服务质量。不仅仅是依靠政府的政策扶持,应利用多种媒介手段进行社区康复宣传、健康教育宣教,促进完整的康复医疗网络实现,进而提高老年人的康复意识和康复主动性。
附
西医康复通常是辅助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坐位、站立、行走、平衡等功能锻练,严重者配备矫形器、轮椅等,通过强化训练或外在辅具获得功能。程天科技悠行外骨骼机器人作为一款神经领域的高端康复智能设备,基于神经可塑性理论,为下肢功能障碍的患者在早期建立生理步态模式进行走训练,同时预防和纠正异常步态模式,综合提高患者的下肢运动能力。